3月21日下午,我校第十六届结构设计竞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大厅顺利举行。本次大赛由我校学科竞赛委员会主办、我院城市规划协会协办,旨在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为省结构设计竞赛储备设计方案。教务处副处长温建明、实践科主任朱泽峰、我院党委副书记谢枝文出席此次比赛。校结构设计竞赛负责人、大会指导老师吴樟荣、章旭健、徐淑娟、陈志文出席并担任评委。
赛前,主持人简单介绍了本次大赛的主办方和协办方,并对到场的嘉宾和评委老师表示欢迎。
本次比赛共有27支参赛队登场亮相。选手先对作品进行一分钟陈述,接着将观光塔模型固定在加载平台上,开始一级加载。在一级加载环节中,选手需在模型的第一层上安放总重12kg的4个砝码,并通过加载平台上弹簧的震动装置,检测模型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浪淘沙,许多小组的模型塔都没经受住第一轮冲击波的摧残:有的只剩断壁残垣,有的加载面垮塌,导致砝码滚落,有的直接整个倾覆。场上场下,模型的碎裂声,砝码的撞击声,观众的叹惋声,此起彼伏。


挺过一级加载的小组,在观众的欢呼鼓掌声中,开启第二段惊险之旅。二级加载将在一级加载的基础上再加砝码,参赛队伍可以在12kg、15kg、18kg三种配重中任选一种加码挑战。二载环节赛况更为胶着,观众们都目不转睛,齐刷刷将目光聚焦在加载平台上。“在真正感受到总重15kg的五个砝码,加在重心如此之高的第二个加载面上的时候,竹条轻微的挤压声让我们犹豫了,但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整个塔保存得还算完好。”参赛选手熊宁同学说。
但在极限挑战下,仍有小组的模型塔纹丝不动。25号小组制作的“巴巴托西”,看似普普通通,却在重压与横向抖动下稳如泰山,赢得满堂喝彩。

全部小组展示完毕后,评委老师章旭健与陈志文分别对本次比赛做了点评和总结。章旭健老师肯定了参赛队伍在模型结构形式和制作方面的精彩表现,同时指出,各小组应当加深对比赛题目的理解。陈志文老师则总结了本次比赛的两大难点——一是最近采用的更加环保的拼装式标准,二是模拟地震波的横向冲击,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此类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时间仓促、意见分歧、被胶水粘住、材料不断打磨的耗时……参赛队员的艰辛和汗水都凝聚在模型之中。虽然多数模型终归轰然倒塌,但正如陈志文老师所说,“成功有成功的喜悦,失败也自有失败的收获”,纵使砝码将模型撕成碎片,但实践创新、团队协作的精神高塔早已牢固地矗立于心间。选手小赵感慨:“虽然有疲惫,虽然有辛苦,但重要的是实践带来的成长、合作带来的喜悦。”
最后,祝愿各参赛选手在之后竞争更为激烈的省赛中取得佳绩;同时希望本次大赛能提供丰富校园科技文化的契机,激发广大同学参与创新实践比赛的热情。愿我院学子积极投身实践,从而搭建起坚固的人生之塔!

文字 | 夏晨阳 朱丰逵
图片 | 朱丰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