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原地理系基础上扩建而成。1984年,地理系正式成立并招收第一届学生;1999年,学校进行学院制改革,地理系与化学系、生物系合并成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1年,地理系、城市规划系、旅游系合并,组建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2010年环境科学系并入,学院正式更名为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院的院训是“经天纬地、明德致和”。自办学以来,学院始终秉持着地理师范教育的初心使命,秉承“经天纬地、明德致和”的院训,以培养高素质地理教师、环保工程师和规划设计师为已任,传承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以下特色优势:
学院学位点层次和类别齐全,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现有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①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②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③“环境化学(化学一级学科)”和“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育)”两个博士点方向。④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硕士点:①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②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③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包括环境工程、测绘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方向);④城乡规划专业学位硕士点。
现有本科专业:①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复合思想政治)专业(省首批复合型师资试点)、地理科学(与思想政治)本硕衔接复合型人才专业(教育部首批试点)、地理信息科学4个地理类本科专业;②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全英文)2个环境类本科专业;③城乡规划本科专业。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99人,其中本科生1251余人,硕士研究生498人,博士研究生31人,留学生19人。
二、学院具有扎实的学科平台
学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构建了较扎实的学科平台,主要有:
① 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级特色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城乡规划专业入选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是全国首批高素质复合型硕士人才培养单位。
② 学院拥有“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浙江上黄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共建)
浙江-南非流域生态安全联合实验室;
“生态系统碳增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载体;
“中非科技合作与发展研究基地”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资源分析与规划、环境科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流域地表过程与生态安全金华市重点实验室;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中国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地理学会非洲地理研究中心;
浙江研学旅行研究院;
生态环境遥感与修复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12个校级研究机构和平台;
学院共享本校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国家“111”引智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
③ 学院主导建设的ESI环境/生态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目前为全球前4‰学科;
学院主导建设的ESI地学学科目前成长迅速。
三、学院具有厚实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1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教授32人,副教授44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05人;
二级教授4人,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4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15人;
入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梯队有20余人次。
学院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为主体的客座教授队伍。
本学院教工绩效待遇位列全校二级学院前列。
四、学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学院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聚焦环境、生态、流域地理和中非地理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近5年(2019-2024),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项目2项,主持浙江省“尖兵领雁+X”重点研发项目或课题10余项。
近5年(2019-2025),在Environ. Sci. Technol.、Geophys. Res. Lett.、Water Res.、Nat. Clim. Change.、Nat. Commun.、J. Hydrol.、J. Hazard. Mater.、Appl. Catal. B-Envir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33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0余篇。
学院主导建设的环境/生态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同时有力支撑我校化学、工程、材料等ESI全球前1%的学科。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1项,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学院教师授权专利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
学院主要科研业绩多年来名列学校各二级学院前列。
五、学院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办学至今,已培养高素质毕业生近7000余人。学院良好的办学历史和声誉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已连续4年全校高考最高分考生均在我院就读(2024年高考分数为674分),地理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屡创新高。学院着力实施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建立“人人育人”机制,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近5年,学生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900余篇;学生发现主带小行星3颗,认证近地天体2颗;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90余项,已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大赛金奖;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0余项,省新苗计划项目80余项;近年来学院本科生考研深造率提升较快,2024年学院考研深造率达到53%,位列学校第一。硕士研究生已成为学院科研的主力军,硕士研究生考博深造率名列学校前列。涌现出校“学风特优班”,浙师大考研第一班等先进班级典型。学院培养了省党代会代表、省十大“成才先锋”、浙师本科直博清华第一人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和浙江省近50%的中学地理特级教师,是浙江省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师资摇篮。
(数据截止: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