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先锋 | 刘莹:步履不停,臻千里之遥程
时间: 2021-04-29 作者: 浏览次数: 667

三年的相处中,刘莹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积极乐观懂得为他人着想的。科研方面,她有条理效率高,掌握了有效的研究方法,获得一定的成果,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祝她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获得更多更优异的成绩,愿她归来仍是少年!

 ——导师 申利国



刘莹,我院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专业2018级研究生,日前成功考取苏州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师从申利国、林红军教授。曾任我院2018研究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积极传达中央系列讲话精神,支部整体势头向好,氛围融洽,同全体党员同志共同努力,将支部打造为浙江师范大学“十佳研究生党支部”,带领支部在学校举办的第三届主题党日方案设计竞赛中斩获“优秀方案”等荣誉。


所获荣誉

1. 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

2.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3. “北控水务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4. 第六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5. 第六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6. 第十一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

7. 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

8. 2020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论文三等奖;

9. 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10.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征文大赛三等奖;

11.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人人学术报告“优秀报告人”;

12. 浙江师范大学2019-2020年度优秀学生党建工作者;

13. 地环学院2018-2019学年优秀党支部委员;

14. 地环学院2018-2019学年优秀研会干事。


科研成果

1. Ying Liu, Shen Liguo *, Lin Hongjun*, Yu Weiming, Xu Yanchao, Li Renjie, Sun Tianyu, He Yiming, A novel strategy based on magnetic field assisted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and photocatalytic membranes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20, 612: 118378.(顶级期刊);

2. 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复合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911109219.4(第一发明人)

3. 国家发明专利申请:《磁性可回收Ni包覆Ag核壳结构复合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染料降解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2010225133.4(第三发明人,第一第二发明人为导师);

4. “Magnetic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Ni-ZnO composite membrane material with an ultrahigh flux recover rate (FRR) by a photocatalytic washing”论文摘要被“第十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CCOM2019)”编入会议摘要集公开发行。


忠于坚持,守梦想初心

考博是刘莹刚读研究生时就萌生出的念头,在与导师申利国、林红军教授沟通之后,刘莹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和鼓励。回忆当初为什么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刘莹表示主要出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想提高个人学术素养,进一步提升自己,另外则是基于未来发展规划做出的决定。“读博的过程会非常的艰辛,但是这对于我们而言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读博一方面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我们站到更高的平台之上,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事物。”


脚踏实地,待雨后芳菲

谈到考博心得,刘莹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目标、找准方向。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要什么,决定之后就勇往直前。在决定考博之后,要及时与自己的导师进行深入沟通,导师会引导你更加全面的了解自身专业特长,帮助你扬长避短。随后尽快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学校和博导,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切忌好高骛远,更不用妄自菲薄。

时间规划也很重要。进入研三,学位论文和考博复习的压力接踵而至,这两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刘莹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你只要照着自己的规划脚踏实地,无愧于心,总有春风化雨的那天。”她真诚地建议学弟学妹提前做好考博规划,查漏补缺。“坚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让自己后悔。”不顺心的时候,刘莹会与课题组的伙伴们一起出去散散心,去初阳湖喂喂鱼,在大家欢声笑语的陪伴中,一切困难好像都模糊了起来,而阳光洒在树叶上烙下的斑驳却愈发清晰。“大家的热心开导让我能更加鼓足勇气,整装待发。”


良师益友,伴悠悠岁月

关于研究生期间获得的众多荣誉,刘莹坦言:任何个人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研究生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个人拼搏,而是伴随着良师的启迪和帮助的。回想三年研究生生活,刘莹表示:“申利国老师和林红军老师富有人文情怀,关心学生,殚精竭虑为学生谋划,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更是使我受益匪浅,他们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也激励着组内的每一位同学。”从老师身上,她学到那份对于专业的认真琢磨,也学到了积极乐观,微笑生活。“老师经常告诉我高兴是最重要的,要懂得劳逸结合,适当放松自己。”


二排橙红色衣服为刘莹

对于刘莹来说,课题组就像她的家一样,良好的组内氛围让她觉得十分幸福。导师每月自掏腰包请课题组同学看电影;每次组会结束,组内伙伴相约去唱歌、吃排档,在劳逸结合中,刘莹与课题组伙伴共同进步。众多荣誉的背后,是和导师同学们日日夜夜的努力付出。刘莹说:“‘军功章’属于膜法课题组的每一个人。”


步履不停,臻千里遥程

在未来的日子里,刘莹打算继续深入学习。她认为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不断深入学习,在研究基础及兴趣兼具的情况下,浅尝辄止是对自身所学知识的极大浪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刘莹的座右铭,她说:“这句话诠释了发愤图强,永不停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我希望自己研究的工作能对社会产生价值,能够不辜负自己的热爱,无愧于导师的栽培。”


师姐寄语

士当弘毅,志存高远”

希望每个人都能不辜负自己的青春。


文字 | 谢红丽

图片 |刘莹

编辑 | 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