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系地环人 | 阿迪拉:不以山海为远,自有繁花满枝桠
时间: 2021-05-05 作者: 浏览次数: 352

从遥远的新疆来浙求学,不远千里

在浙再度起航深造,回归故里——

地理172班  阿迪拉·艾克拜

成功考研至新疆大学人文地理学专



荣誉墙

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励志奖学金、

2018-2019 学年“一等奖学金”、

2017-20182019-2020 学年“二等奖奖学金”

2017-20182019-2020 学年“三好学生”称号

卓越教师训练营第三期“优秀营员”

党校第十七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

丝绸之路协会首届《丝路杯》知识竞赛决赛“团队优秀奖”

丝绸之路协会 2017-20182019-2020 学年“优秀学生干部”

 “专业技能优秀单项奖”、 “社会工作优秀奖”

 ……



认真在积淀,功力不唐捐

地理爱我,我爱地理”,大三决定考研人文地理学后,她便常驻17幢考研教室,学习时间逐渐从早期的每天6小时增加为中后期的811小时。对英语基础薄弱的阿迪拉来说,考研英语是最大的难点,为此她每天花好几个小时一头扎进语法和长句、难句的网课讲解中。有时她崩溃到边背边哭,却还是选择擦干泪继续背,最终如愿通过考研英语。

考研就像黑暗中洗衣服,无从得知自己洗得怎样,但只要你一直洗,天亮时就会发现它亮洁如新!”那些逼迫自己学习的煎熬时光和挣扎后的坚定会化作养料,供养出满树繁花






不只是考研,次期中期末和各类证书考试,“她如果决定要做,就会做到自己满意为止”——没课时,图文第六阅览室是她的去处;闭馆后,她书写的“唰唰”声会紧接着在宿舍里响起;准备计算机考试时,她在练习软件上不停地刷各类题型考教师资格证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她“手不释卷”……而一次次奖学金和一张张证书都证明了阿迪拉每一份努力的意义。


兢业走“丝路”,采撷“文艺”花

除了学习,阿迪拉的生活也被社团活动涂上斑斓色彩。为了锻炼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她先是作为干事加入了丝绸之路协会文艺部,而后逐渐成长为能领导一方的部长。



文艺部工作期间,令阿迪拉印象最深的是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的举办。当时繁重的专业课和长时间用电脑写课程作业造成的颈椎痛,早已使她身心疲乏。但因为对节目质量有着高要求,阿迪拉还是选择牺牲午休时间来全程监督排练。上午的课一结束就匆忙赶往大学生活动中心,排练结束又匆忙赶往教室听下午的课,晚上写完课程作业,还在睡前思虑如何优化节目——那段时间她来不及吃午饭、凌晨一两点才睡又六点起床,扛着颈椎痛、忍着困意兼顾学习与文艺部工作。阿迪拉的室友们回忆:“她几乎所有的空课都投入到准备工作当中,做得很投入、很到位、很出色。”也正因为对兼顾的两者都极度负责,阿迪拉最终在不落下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得庆典圆满结束。

问及如何平衡社团工作和学业时,她说:“在能保证学业质量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和部门成员相互配合。”虽然忙碌,但社团对于阿迪拉而言并非负担,而是她锻炼自己的平台。


往事酿成酒,感动为酒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对于阿迪拉而言,那些文艺部“前辈”、家人和朋友带来的感动就如沉浮在往事里的酒醅,为回忆增添了几分香醇——

前部长麦丽凯在写给她的信中,细心交代着部长的责任,还针对她“不忍心对部员狠心”的特点提出“要有气势”的建议,为她的部长之旅免去不少弯路;当阿迪拉告诉自己“考研一定要成功”时,家人对她最“严苛”的要求却是“一定要保重健康”,这千里外的关心和身边朋友们的奶茶,在阿迪拉的背后支撑着她。“我很感激她们!”阿迪拉的表达直白而浓烈。








不以山海为远奔赴“浙”里

踏破所有辛酸煎熬

归途自有繁花开满枝桠

为你所有的努力与精进喝彩

文字 | 吴秀平

图片 | 阿迪拉·艾克拜

编辑 | 吴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