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先锋 | 余昱瑶:专注当下的努力,平芜尽处皆是春山
时间: 2021-11-13 作者: 浏览次数: 296

在迷茫的大一中学会坚持

在英语大赛中拼尽全力

在科研竞赛中储备专业技能

在课题研究中懂得团队合作

在地理教育中寻找热爱

她就是2020—2021学年我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来自地理科学(初阳)191班的余昱瑶



兴趣使然 不留遗憾


2020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外研社英语写作大赛校级特等奖

外研社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二等奖



英语给我带来的精神触动,为自己看世界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

在一次校级英语写作大赛中,余昱瑶作为唯一的非英语专业选手,获得了晋级的宝贵资格。为了备战省赛,余昱瑶认为,只有通过不断阅读这一“输入”,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写作“输出”。每日一篇500字英语短作文,每周熟读近3本作文书,不断复习整理的笔记……

余昱瑶将自己英语水平的提升,归结于坚持接触英语外刊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坚持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惊喜会如约而至。


怀揣热爱 笃定前行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研学课程设计比赛让余昱瑶体验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甜处。“学习地理最好的课本,就是地球表面本身。”历经全国参赛团队的初赛筛选,她负责的团队有幸入围决赛,成为40个立项团队之一。她前后多次赴实地调研,撰写研学文本累积10w+字,比赛文件达45G

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让她能够独当一面,对科研的享受以及对地理教育的热爱让她行稳致远。在不断尝试中,她逐渐明确未来道路:成为一名有情怀的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注重精神滋养


实地调研


怀瑾握瑜 师者于成


教师不是上级制度规定的机械执行者,而是有思想的实践者。”

在浙师大的教室里,汲取为人师者的专业知识和情怀素养;在师大附中的课堂上,转换听课者与授课者的课堂角色。“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一的职业体验、大二的岗位实习,余昱瑶始终怀揣“育”的情怀,打磨“教”的技巧。听课时她不断尝试用新的视角读懂课堂,一节课专门记录教学语言与教态,一节课专门学习重难点的教学技巧;在24年、10年、4年教龄的新老教师访谈中,她被三位教师都怀有的“不够”的心态所激励,“她们都奔赴在‘不断学习’的路上,我又有什么理由懈怠?”



余昱瑶的“师说”,是用一种“永远不会老”的心态,在一言一行里触动学生的心灵,从教授科学知识转向在更广阔的社会和精神生活中,播下求真向善的种子。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国奖只是一个起点,相信余昱瑶将以“不够”的心态,勇敢试错,不断攀升,不断追求一个更卓越、更有厚度的自己,怀揣热爱,知恩前行。


文字 | 岳欢欢

图片 | 余昱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