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生铭牌”进入课堂得到地环学院师生的热议。学生铭牌进课堂是地环学院学风建设新举措之一。该铭牌正面印有学生姓名,背面附有地环学院课堂公约。
为抓好学风建设,密切任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高课堂质量,我院为学生发放铭牌。课堂上,铭牌不仅方便教师点名,帮助任课老师认识与了解同学,同时也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课堂行为,端正课堂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院紧抓课堂纪律,重视晨读与课堂的出勤情况统计。“上课啦”系统上线后,我院也积极推进课堂请假、签到制度规范化、智能化,通过“上课啦”系统记录考勤、请假,学生点到率达到99.5%,在全院形成良好学风。
学生热议
地政复硕201班 黄伊丹:
“大学课堂流动性强,这让老师们很难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增加了铭牌以后,能让老师更好地认识同学,促进交流。同时铭牌背后的课堂公约也能时刻提醒我们端正课堂态度,更加认真地投入课堂。”
地理202班 赵天昊:
“设置了铭牌之后,课堂的氛围变得严肃了许多,不仅老师在和学生互动时能叫出学生的名字,在课桌上的铭牌每次出现在我的眼角时,都能警示我集中注意,课程结束后总感觉比平时收获了更多。”
抓好学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保证。地环学院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当前存在的学风问题,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开创学风建设新局面。
师生结对,探索人才培养全新模式
我院注重学生的未来能力培养,坚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新生之友”课题组结对制度,新生入学时,推动新生与导师结对,引导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学习规律。导师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与指导,形成联系紧密的研究团队和专业专注的学术氛围。
生生之间,学业帮扶活动开展如火如荼。我院学习互助小组模式采取“兵教兵”的帮扶形式,帮扶活动涵盖地理、地政、环科、城规、环英各个专业,围绕Python、地貌学、建筑绘画、有机化学等15门课程开展。截至目前,已产生107个帮扶小组,近300名同学参与。同学们在互帮互助中,建立起阳光、沟通和开放的同龄文化,形成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
以赛促学,加强专业本领与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地环学子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银奖各1项;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省赛一、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5项;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研学专项省级金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3项。学生通过比赛练就过硬本领,加强专业能力,为投身社会、深研进修打好基础。
榜样力量,树立地环学子正面典型
树立学子正面典型,引领学生成长为具有崇高理想、创新思维的时代新人。我院组织开展的“经纬先锋”榜样人物评选、“十佳学术之星”评选等多种活动,以学习成绩、品德能力、科研创新、志愿公益、学生工作等作为多角度评选标准,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地环学子奋发向上,展现学生求知上进的的优良风貌。
我院杨轲嘉获得第十五届“绿城·十佳学子”荣誉称号,刘莹获提名奖和砺学风采奖,吴梦菲获第一届十佳学术之星荣誉称号,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院学子不断锐意进取,继续努力前行。
目标导向,建立升学就业帮扶体系
学院历来以育人为中心,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考研深造工作。每年学院举办多场考研经验交流会,开展“爱博才会赢”“硕博连环话”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邀请优秀院友进行考研、考博经验分享,考研就业帮扶体系逐渐形成。2022年我院共有30名考上研究生,7名考上博士生,录取院校层次在逐渐提升。
同时,学院积极引导同学们就业。学院老师积极联系企业与用人单位,组织多专业多场次就业招聘会,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多名毕业生通过推介成功实现就业,毕业生录取签约杭州高级中学、揭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水务集团等多家行业标杆单位。
优良的学风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在我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院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石。我院仍将砥砺前行,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向前!
文字 | 杨宇婷 吴子萱 郭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