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京师特聘领军教授葛岳静、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胡志丁、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王淑芳分别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中国地理位置的地缘分析》《从国别地理到国别地缘环境研究的理论与路径》和《产业链视角下中印地缘经济竞合关系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于17幢618室举行,由贾佳老师主持。
人物介绍
葛岳静,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京师特聘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世界地理、全球化与地缘环境,先后任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及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百余篇,著有《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信息系统》等专著,高中地理统编教材选必2《区域发展》(人教版)分册主编。主讲世界地理、地缘政治与亚太地理、地理科学导论、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等课程,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胡志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成员,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优秀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区域国别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地缘环境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兼任《世界地理研究》期刊副主编,《经济地理》《热带地理》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及地方政府、企业、部队委托项目20余项。8次获得省部级及一级学会奖励,发表中英文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王淑芳,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中国自由经济区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地缘环境、一带一路与海外园区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多项。先后在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1部。
讲座环节
葛岳静教授指出,人类社会正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及治理赤字等严峻挑战,而地理位置是地缘政治分析的起点。葛教授从地理位置与安全边界的概念娓娓道来,并分享了以特征辨析法认识中国海陆位置、整体思维认识地理位置质量、多元视角法及区域比较法比较中印地理位置、人地关系视角看地理位置。她强调,要以多尺度法认识中国周边。最后,她从中国地“质”上评价了中国优势与劣势,以及中国对国土安全空间、资源安全空间和睦邻空间的需求。
胡志丁教授阐述从国别地理到地缘环境研究的理论与路径,并聚焦于三个方面:国别地理撰写的思路与框架、跨学科最新研究进展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理念以及结合缅甸案例的国别地缘环境研究。他强调,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应避免对特定区域国别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作简单的罗列,而是要在各单一领域以及跨领域、跨尺度、多元行为体互动过程中,揭示不同领域、不同尺度、多元行为体互动下的区域国别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
王淑芳教授从引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中印主要产业链的竞合分析、结论与讨论四个部分介绍产业链视角下中印地缘经济竞合关系的研究,并以此为例讲述在撰写论文时寻找创新点的方法。她强调,引言部分的文献评述应当具体化,不能仅仅浮于表面或一笔带过。
讲座总结
讲座结束后,我院师生与三位教授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本次讲座加深了大家对地缘政治及国别地理到地缘环境研究的理解,也为我院师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字 | 唐丽秋
图片 | 王秋娜
编辑 | 王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