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系地环人|李北乐:一“演”定情,我“北”岂是蓬蒿人
时间: 2025-06-30 作者: 浏览次数: 10

一朝台前驻,情自演说启

望春秋朝暮更迭

而今已名成身立

一纸越万难而来

念出一路的跌宕起伏

道尽“研”途的苦辣酸甜

他就是环境科学与工程21级的李北乐

成功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




脚下乾坤大章起,是崭新视角的再见

 “李北乐,你绩点蛮高的,说不定可以保研啊。”班主任的一句话,在他心中开辟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未知小路。相比很多进入大学就朝着保研努力的同学,他起步晚了很多,但日复一日的学习、稳扎稳打的学识都助推着他,以超越旁人的速度,在保研的道路上一路驰骋。

谈起专业学科知识,李北乐的独家秘诀是——热爱。他无所保留地讲述自己对物理的喜爱:“它带领我们更详细地认识熟知的世界,也呈现给我们一个不熟知的世界。”物理学中“宏观与微观”的相对概念深深地吸引着他,为他观察世界开辟出一个独特视角,这种思考方式让小李的思维更加灵活、全面,也促使他在各类问题的解决中更加深入和创新;也正是这份热爱,引领着他深耕于“光催化”的课题,并步步深造不曾退缩。

李北乐自称是“以热爱为名的演讲者”,从他日常的学术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窥知一二。演讲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纲式演讲”,着重于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不必一字一句写就讲稿。“提纲式演讲”就好似他学习生涯的重要锚点,穿插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面试、项目路演、成果展示、论文答辩……他用一个个精简的框架搭建起自己的逻辑世界,铸就他表达清晰、思路连贯、即时应变的长处。

 “我不会去严格划定我的一天,人不可能完美把握每一件事需要消耗的时间。”应对繁忙的学业安排,李北乐从来不做一板一眼严丝合缝的时间规划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每一件事情都完成的基础上,努力填满自己的时间。时间会见证努力的不朽,随着他SCI一区top一作论文的发表,一切的努力都在这一刻具象化。


SCI一区top一作论文发表


梦里星辰明积淀,是前奏的娓娓道来

保研的路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李北乐大三时才进入课题组、参加竞赛,“忙碌”成为了他生活不变的主旋律。“作业一写完就跑到实验室”“常常一两点才回寝室”,起步比别人晚,那他就下定决心用努力填平时间上的缺失。当很多人把洗烧杯作为自己在实验室的唯一任务时,他会积极请教前辈并主动请缨做一些相关课题的小实验;在有些人因为实验室枯燥的工作抱怨的同时,他毫无怨言在实验室度过一个又一个圆月的夜晚,重复千百遍那些可能一成不变的实验。他用实际行动拦下了滚滚流逝的时间,拼力填补前两年落下的进度。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李北乐便以最充实的状态开始了新的一天。他惯常用使用仪器烧制材料,因为材料烧制耗时长,且晚上烧制不安全,所以往往作为每天的第一个任务。烧制前需要做足准备工作,要提前找好合适的药品、准备好需要的器皿、确定好空闲的仪器,一次成功的实验,最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做好一切后,从仪器中拿出昨日的成品,替换进今日的雏形,颇有责任交替的使命感。随后,对制成材料的测量、环境的改变、梯度的选择便接踵而来。实验室的枯燥在于,每天的流程大差不差,所等待的明日,往往是今日的重现;而他的惊喜在于,当所制备的材料展现出期待的性能,便如同手中待哺婴儿愤然成长,在确定方向的同时,也宣告所行泥泞并非粪土。当材料确定时,便开始对其进行表征。从预约、制样、到实际操作,每一步都是新的步伐,在这一步步中学会各种表征的手法,仪器的使用,有时表征结论和实验结果并不相称,有时辛苦制备的材料并不满足表征条件,但是这只当重峦的群山中突起的小小山峰,行走至今并不会因此踉跄。当最终的结果与理论浑然天成,方为全始全终。待到实验完成,他见缝插针地整理学生会的工作资料、安排各项事务,专注地投入到每一个细节中,从不觉得疲倦。


调节PH

SEM


无论前方有多少阻碍,他从不回头,只将每一步踏得更加坚定,脚步不曾停歇。他身上好像有着天然的自信,“我很少做规划,事情只要做下去,结果总会是好的”。


怀抱风云起:喷薄,是一字一句的掷地有声

保研的战线拉得很长,初得知无需笔试可以直接面试时,李北乐心中一喜。面试,岂不正是他擅长的舞台?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线上面试的陌生模式让他未能充分发挥,最终与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

这次打击让李北乐深刻反思,他在接下来的准备中更加注重细节,克服了线上面试时的紧张情绪。他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作座右铭,在准备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只为能呈现最自然的状态。在紧张的等待后,终于迎来了喜讯。看着保研成功的通知,李北乐感到了一份“劫后余生”的喜悦。他的脚步,虽然轻盈,却始终充满力量,走向未知的广阔天地。



初心不忘,李北乐将热爱奏至终章。纵使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他眼中的光亮未曾黯淡。在成功保研后,他没有因为获得了这份殊荣而停下脚步,反而更加明晰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追求。天蒙蒙亮,还未隐去的月光映照着他前往实验室的身影,直到夜色弥漫,他仍然直立于试验台前,专心致志地做实验,详细记录每一项数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他无数的汗水与坚持。


笔底天地宽:平息,是尾声之后不绝的回荡

李北乐对待世界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热爱,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他眼中,做事的动力不应仅仅依赖于兴趣,而是应该将任务本身转化为兴趣。这种思维方式使他在面对繁忙与挑战时,依然能保持专注与热情,也塑造了他从不内耗的性格。对他而言,不论成果如何,只要专注当下的分分秒秒,就能在鲜活的生命中找到微小的幸福。

小学时,班主任曾调侃李北乐“三分钟热度”,他就下定决心做任何事都坚持到底;觉得自己五音不全,一遇到空闲时间,他就练习唱歌。为了锻炼自己对音乐的敏感度,他还找来一把吉他,成为一名“弹唱歌手”。他秉持着“只要想,就去做”的信条,尽情书写自己的人生注脚。

 “他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这句话是周围人对李北乐的一致评价。作为一个源源不断散发能量的“小太阳”,他总会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饱满充实,并从中汲取继续向前的动力源泉。作为学生会主席兼文体部部长,他的日常工作安排通常包括主持部门会议,细心跟进每一项活动的进程,精心协调各部门的步伐;与主席团成员心意相通,确保文体部等部门的精彩纷呈;倾力处理暑期社会实践与学生代表大会等重要事务,构建每一场活动的精彩蓝图。他的能量投射在他生活的各个方面,化作了空闲时间放飞的歌声,化作了睡前坚持锻炼的毅力,缔造了独属于李北乐的乐观世界。



学长寄语

想做就做,你有很多很多时间,可以去做喜欢的事,可以练习做不来的事。只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一切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文体部合照

抬头远望,漫山枫红焱火,燃起一片热烈的光辉时刻,于前路绽放出一派花团锦簇。日夜流转下那个毅然挺立的背影,走过时间长河,执一份无尽学识、携一路独家历程、怀一捧臻至赤诚,来到这里,成就了今日的李北乐。



以“热爱”为名的演讲者

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绎中

走过这悠悠四年

道旁树木已葱葱

远飞的鸟儿张开了翱翔的翅膀

蓄势,腾飞

自金华启程,至上海停留

327.4公里

素履以往,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