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故事汇 | 朱丽东:在自信中自我成长
时间: 2025-05-26 作者: 浏览次数: 10

521日下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师初心故事汇”于17601会议室顺利举行,由地环学院教师党员朱丽东主讲,地环学院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场聆听学习。



以自信燃初心星火

从西北黄沙天里的青少年期,到19岁担任大学讲师,不论是回浙初期在旅游系任职,还是于学院重组后回归地理系,朱丽东始终坚持着自信前行。在故事的开头,她以自身故事为例,讲述自己曾因优秀研究生答辩受批评而失去自信,几乎放弃读博,后来在反复纠正错误中找回自信,最终在论文盲评中获得3A,并总结出自信是发展的初心与动力。“自信是对于自身能力、价值和判断力的信任度,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学习、做事和人生阅历积淀形成。”从五岁随母亲到西北生活起,朱丽东便坚持着自信学习,自信工作,自信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学术与实际践行自信

 “老师要有自信,学生也要有自信。”朱丽东提到自己曾经有一次严厉批评导致学生的样品报废。在那之后她意识到了自信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上改用鼓励式教育,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再提出建议,助力学生树立自信。

自信不止停留在心理方面,实践与学术也体现着自信的延伸。科研需要大胆猜测和创新,朱丽东在考察陶土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人文地理思想,而是向风化壳方面探索,最终发现陶瓷业地带性与风化壳分布的密切关联。此外,她以自己观看乌登伯格的展览感受为例,表明提升自信需解除束缚,给同学们提出设定短期目标、提升抗挫能力和列出成就清单等建议。同时她补充道,“要区分他人的否定是打击还是建设性建议,敢于拒绝负面因素的同时,也要拥抱不确定,动态看待自信这一贯穿学术与人生的核心驱动力。”

怀自信向前

此次“初心故事汇”中,朱丽东强调自信的重要性,希冀同学们通过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赋能,以积极心态感染他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远离负面干扰,保持健康良好的价值观,怀自信之心书人生华章。

感悟心得有话说

今天参与了朱丽东老师的初心故事汇党课,我深受触动。朱老师谈及自信本质,强调其健康性与动态性,让我明白自信需平衡优势与不足,且会随经历起伏。教授的成长轨迹也是生动教材,家庭环境塑造其温和性格,大学时专业学习的挫折与努力、工作地域转换的适应、带学生时从严苛到包容的转变,皆彰显自信在实践中的淬炼。她还以瓷器风化研究为例,将学术自信转化为创新动力,让我领悟到地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魅力。

作为大二地理师范生,我深感未来任重道远。我将以朱老师为榜样,培养动态自信,勇于面对专业学习挑战,未来在教学中包容学生,助力其成长,更要以创新精神探索地理奥秘,让自信在实践中绽放光芒,为地理教育事业积蓄力量。

——地硕231朱家琦

听完这场主题为 “学术自信和自我成长”的初心故事汇,我深刻认识到自信是托举起一个人勇往直前的力量,在成长中具有重要地位。从偶然结缘地理专业,到明白自己的偏好转向自然地理领域,朱老师坦言这期间曾有过很多不自信的时刻。但自信本就是动态的,偶尔的不自信反而可能会成为推动你向前的动力。由于教学安排的变化,朱老师面对教授多门地理课程的挑战,她将其视为锤炼专业修养的绝佳机会,

这种积极转化困境的态度令人钦佩。此外朱老师强调要学会质疑,盲目相信他人会束缚思维,唯有在扎实学识的根基上,敢于提问、善于沟通,才能真正实现学术突破。这场分享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学习与探索中,将自信内化为创新的底气,勇敢踏出每一步。

——地理232陈虹燃

朱老师以“学术自信和自我成长”为题,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分不同阶段讲述了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自信的过程,并从自己引领学生塑造自信的经验中,鼓励我们将来做老师的时候也要有更多的包容心。朱老师的讲述让我明白,自信是人生阅历充盈后形成的,我们要从身边环境中获取自信的感觉,同时把自信当作一个动态的东西来看待。成长过程中会有挫折,也会有自我调节,其实自信的失去和再拾就是成长的过程。在自信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在生活中挖掘创新元素。同时,朱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我们培育个人自信,进而汇聚成国家层面的自信力量。

——地硕221娄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