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时间: 2025-09-16 作者: 浏览次数: 15

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下文简称实验室是依托浙江师范大学建立的开放性科研实验平台,旨在开展引领学术前沿的数智监测与环境修复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科研平台资源,进一步促进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实验室设置开放课题。秉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资助国内外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围绕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实验室2025年开放课题申请工作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5年度支持研究方向

1.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跨界面碳循环关键过程机制研究

围绕上黄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站,结合遥感影像、机载通量观测、野外调查等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方式,分析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时空变化特征,探究根系功能性状与土壤之间碳元素的物质流动关系,揭示局域尺度复杂下垫面“土壤-植被-大气”碳循环的互馈机制,为探明典型生态系统跨界面碳循环过程、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固碳服务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结题要求:提供数据集(区域尺度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区域尺度显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观测数据集等)1套,提供观测方案(星载-机载-地面通量同步观测方案等)1套。

2. 流域尺度关键环境要素多尺度采样方案研究

流域生态质量数智监测参数复杂,需要在流域尺度开展关键生态环境参数(如植被覆盖、叶面积指数等)的立体监测。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地表破碎、时空异质性强,研发空--地一体化立体观测技术,设计考虑钱塘江流域复杂地形特征和地表时空异质性特征的采样方案,结合深度学习等算法,探究样地尺度-机载尺度-遥感卫星多尺度转换方案,为流域尺度关键要素智能感知与地表过程模拟,构建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结题要求:提供观测方案(地面站点布设方案)1套,构建模型(机载尺度-星载尺度空间尺度转换模型)1,提供观测数据集(地表反照率等数据集)1套。

3. 钱塘江流域碳氮循环关键要素化学循环过程解析

聚焦钱塘江流域碳、氮、磷等生物地球化学要素的迁移转化过程,通过有限点的流域土壤观测样本点,通过同位素示踪等技术,量化碳氮等关键元素在多界面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解析水文过程(如降雨-径流耦合)、人类活动(农业面源、污水排放)及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互作用机制,阐明气候-人为双重胁迫下碳氮耦合循环的驱动因子与阈值效应。结合生态模型与遥感反演,评估生源要素迁移对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级联效应,为流域生态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结题要求:提供数据集(土壤质量观测数据集、土壤有机碳等数据集)1套,阐明/分析相关理论机理的研究成果1件(如论文等)。

4. 流域典型污染物暴露模拟与环境风险辨识

聚焦于构建多介质环境模型,通过整合GIS空间分析、逸度模型和机器学习技术,定量模拟抗生素、重金属等流域典型污染物在水体-土壤-生物链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识别关键暴露途径和高风险区域,精准识别优先管控污染物清单,为流域分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5. 流域环境优控污染物的赋存、溯源与迁移转化

聚焦于流域环境中优控污染物(如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来源解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多尺度采样分析、同位素示踪和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建立污染物“源-汇”关系图谱,系统研究识别关键污染源和主导迁移途径,揭示其在流域系统中的环境行为机制,支撑流域差异化管控政策的制定实施,为流域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6. 流域环境污染控制与精准治理技术

基于污染识别与溯源,开展流域污染风险分区,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污染风险动态分区模型,重点突破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等关键技术瓶颈,开发环境功能材料、膜分离技术与植物-微生物强化降解等污染控制技术,形成“识别-评估-治理-管控”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推动流域环境治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准化升级。

7. 流域生态功能诊断及生态退化

聚焦流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退化机制,通过构建“格局-过程-服务”多维诊断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敏感性分析、服务功能量化评估及退化驱动因子解析,精准诊断识别生态退化关键阈值,重点研究水文连通性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典型退化特征的形成机理,建立流域生态健康评估方法,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8. 流域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安全评价

围绕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重点开展“诊断-修复-评价”三位一体的系统性研究,开展基于多源遥感与地面监测的生态本底调查,构建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包含生态敏感性、承载力等指标的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开发植被-土壤-水文多要素协同修复技术(如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突破传统“末端治理”模式,为流域环境系统治理与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9. 流域环境数智管理创新与修复应用示范

针对钱塘江流域水---生多要素耦合的复杂性与管理需求,聚焦流域观测数据智能集成、地表过程高精度模拟及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等关键问题。通过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融合多尺度环境参数,结合智能地形分析方法、机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算法,突破流域地表过程多时空维度模拟技术;研发数字孪生流域平台,集成实时感知、动态仿真与情景推演功能,支撑污染溯源、生态修复方案优化与风险预警。最终形成“监测-模拟-决策-修复”全链条数智化管理体系,为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性技术解决方案。

结题要求:构建流域数字孪生系统1个,并提供相关源代码和说明文档。

10. 钱塘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对骤旱响应遥感监测研究

钱塘江流域作为中国东南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区,森林覆盖率高,同时,该区域也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气候变化叠加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亟需通过多源遥感手段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数智监测数据,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开展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析,重点关注钱塘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对干旱等胁迫因子的响应,为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结题要求:提供数据集(包括基础遥感卫星数据、干旱因子遥感数据等)1套,构建理论模型(干旱胁迫影响因素)1个。

二、资助计划与强度

1. 2025年度开放基金拟资助10-15项,分为一般项目(3万元/项)和重点项目(5万元/项)。

2. 资助期限为2年,起止时间为202510月至202709月。

三、申请条件

1. 申请人应为国内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科研人员(非本实验室人员),与本实验室固定成员共同申请,开展合作研究。

2. 申请人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道德,申请的课题应符合申请指南,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术思想新颖,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3.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实验室开放课题,在研开放课题数仅限1项。

四、申报、评审及管理

1申请人需提交以下材料:①《浙江师范大学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1),需提交word电子版+加盖公章的PDF申请人信息登记表电子版(附件2);2篇代表性学术成果全文电子版。申报材料不得包含任何涉密内容。于截止期限内将上述材料压缩打包,压缩包及邮件标题为:开放课题申请+研究方向序号+申请人姓名+工作单位发送到邮箱yuweiyw@zjnu.edu.cn

2实验室将组织同行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择优批准,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最终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待批准后申请人上交纸质版申请书(所在单位盖章,一式两份)。

3获批开放课题申请人需与浙江师范大学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签订任务书,按任务书计划进行工作,实验室将根据《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使用和管理制度》(附件3对项目进行跟踪和管理。课题执行期间,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应积极参加实验室举办的学术活动。

4开放课题研究年限为2年。申请人需分别在课题执行一年和两年时提交课题中期进展和结题报告。开放课题立项拨付经费50%、中期考核合格后拨付经费50%

5开放课题所获得的成果由实验室和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共享,署名单位需包括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中文: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金华,321004;英文:Zhejiang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Monitoring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shed Environmen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6开放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如论文、专利等)应标注浙江师范大学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课题批准号,英文标注“Funded/Supported by Open Cooperation Foundation of Zhejiang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Monitoring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shed Environment(Grant No.**)

7. 开放课题结题要求:开放课题的研究应紧扣实验室核心研究方向,取得阶段性进展或创新性成果。拟支持研究方向中已标明结题成果要求的,相应研究方向的开放课题按上述要求结题。其他未直接标明结题要求的拟支持研究方向结题要求如下:一般项目需课题申请者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实验室合作者为合作作者正式发表的SCI论文1篇以上,或合作制定行业/地方标准1项,或合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1项。重点项目需课题申请者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实验室合作者为合作作者正式发表的SCI论文2篇以上,或合作发表SCI论文1篇及制定行业/地方标准1项,或合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1项。发明专利单独提交的,不予结题;与论文、奖项等成果一同提交时,可作为课题评优的补充数据。

8. 2025年度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的受理时间为从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25930日,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余老师

联系电话:15062286731

电子邮箱:yuweiyw@zjnu.edu.cn

通讯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浙江师范大学176楼,321004

2025916

附件1 全省流域环境数智监测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25开放课题申请书模版.docx附件2申请人信息登记表-模板.xls附件3 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使用和管理制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