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是探索的蓝图,勾勒世界的经络;
亦是生活的棱镜,折射日常的温度。
她勇敢地跨越边界,
让思考与行走共鸣,
让严谨的逻辑与鲜活的生命力交融。
让我们一同走进周怡静同学
见证她如何构建自己的智识图景。
“我喜欢世界在脚下的真实感,也迷恋数据在指尖的秩序感。两者都让我着迷。”
周怡静有两个并行的世界。一个,是由数据、模型和学术文献构成的严谨坐标系,在这里,她追寻规律,探索区域发展的宏大叙事。另一个,则是由相机快门声、咖啡香气和旅途中的风物人情构成的感性世界,在这里,她感知生活,触摸世界的真实肌理。
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霸”,而是一个热情的探索者。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跨界蝶变,其秘诀,或许就藏在她如何巧妙地让这两个世界彼此滋润、相互成就的故事里。
周怡静人文地理学专业2023级研究生
师从尹上岗副教授
一次勇敢的转身:从市场到大地的认知飞跃
本科时,周怡静的世界是市场营销的逻辑,她擅长分析消费者,理解商业价值。但她总觉得,那些鲜活的个体被简化成了冷冰冰的“用户画像”。她渴望理解的,是画像背后,被脚下这片土地深深塑造的、有血有肉的“人”。
这份渴望,最终让她勇敢地推开了人文地理学的大门。“感谢浙师大的平台,让我有了空蛹出蝶的可能性。” 周怡静说。在这里,她找到了重识世界的全新镜头,完成了从“价值思维”到“空间思维”的认知跃迁。过往的商业洞察力,此刻化为解读区域发展脉络的独特优势,让她在这片新大陆上迅速崭露头角。
不止于科研:一个鲜活的生活家
周怡静坚决抗拒将自己活成一个“nerd”。在她看来,高质量的思考,离不开高质量的生活。
她是一个彻底的“在路上”爱好者。对她而言,旅行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抵达。她痴迷于用相机捕捉那些不被注意的日常之美——古镇茶馆里打盹的猫,城市街角充满故事的涂鸦,日落时分被染成金色的寻常巷陌。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瞬间,是她研究中“人地关系”最生动的注脚。
她的专注力也令人惊叹,但并非“苦行僧”式的。笔记本电脑是她探索世界的另一个镜头,无论是在疾驰的高铁上,还是在旅店的窗前,当灵感与窗外的风景一同抵达时,她会立刻记录下来。这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让思考与生活无缝衔接的习惯。
回到日常,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宁静仪式。她会花上一些时间,专注于一杯咖啡的拉花。从研磨、萃取到奶泡的融合,最终在小小的杯中“绘制”出一颗心或一片叶。这个过程,于她而言是一种专注的静心,一种在严谨的学术逻辑之外,对纯粹美学的享受。
当热爱与专注交汇:绽放的学术之花
正是这种“会学亦会玩”的张弛有度,让她在学术上展现出惊人的能量。行走世界的广度,最终都沉淀为学术研究的深度。在短短数年间,她已发表学术论文 7 篇,其中不乏《经济地理》一作和多篇SCI一区顶刊的亮眼成果
周怡静谷歌学术主页
周怡静,张长淦,尹上岗*,等. 长三角地区生态韧性抵抗-适应-恢复的耦合协调及影响机制[J]. 经济地理, 2025, 45 (03): 160-170.(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一级期刊)
Yin S G, Zhou Y J, Bai C Q*. Impact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urban low-carbon transition- 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 Energy[J], 2025, 333: 137432. (第二作者,导师一作,SCI一区)
Yin S G*, Zhou Y J, Zhang C G, et al. Impac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policy on urban ecological resilience: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 2024, 485: 144375. (第二作者,导师一作通讯,SCI一区)
Wu N N, Zhou Y J, Yin S G*, et al. Revealing the nonlinear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ecological resilience using the XGBoost-SHAP model: Evidence from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 2025, 514: 145700. (第二作者,导师三作,SCI一区)
Zhang C G, Zhou Y J, Yin S G*.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urban ecosystem resilience based on pressure-state-response framework: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logical Indicators[J], 2024, 166: 112263. (第二作者,导师三作,SCI一区)
Yin S G, Zhou J J, Zhou Y J, et al.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ssure on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J], 2024: 1-24.
张长淦,周怡静,尹上岗*. 基于异速增长的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变化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8 (02): 179-187.
她积极参与“山海互济”等服务地方的课题,也在全国青年地理学家大会等多个学术会议上发声,并两度荣获“优秀论文”奖项。所有的荣誉,都只是她精彩生活方式的自然结果。
未来:如水般探索,肆意而行
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而周怡静的目光,永远望向下一段旅程。对她而言,最理想的人生状态或许正如水一般——柔软但有力量,流动而不被定义(Be water, my friend)。
它可以是严谨的学术追求,沉静如深潭;也可以是热爱生活的温度,灵动如溪流。未来的她,将继续以这种如水的姿态,背着相机,带着电脑,流动在更广阔的经纬之间。既能适应不同的角色与环境,也能在自己的航道里,积蓄起奔向未来的力量。
在宏大的世界坐标里探寻规律,在鲜活的人间日常中感受肌理——这,就是她与世界同频共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