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第十届全国数字山地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由中国-莫桑比克智慧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会议以“智慧山地:新质生产力赋能山区绿色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山地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代表200余人共聚浙师,共谋数字山地创新发展。
大会开幕式现场合照
开幕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梁栋研究员、浙江省地理学会书记、浙江大学杜震洪教授、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李爱农研究员分别致辞。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 张建珍致辞
国际数字地球协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 梁栋致辞
浙江省地理学会书记 杜震洪致辞
数字山地专委会主任 李爱农致辞
大会设置了11场高水平主旨报告。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高吉喜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景贵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晋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闻建光研究员、清华大学白玉琪教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岳跃民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陆灯盛教授、南京大学王栋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边金虎副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邵怀勇教授等知名学者,分别围绕“五基”协同遥感监测技术对数字山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可信贸易时空链在山地乡村振兴应用实践、青藏高原草线时空变化的遥感探测、复杂地标光学定量遥感机理与应用、国际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议程视角下的山地区域研究,喀斯特山区植被演变的人为扰动效应与机制、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亚热带山区森林生无量估算制图研究、典型水文序列深度学习模型、王朗山地遥感立体观测实验与典型参数参考真值产品研制、高原山区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等前沿议题作了精彩分享。浙江师范大学张建珍副校长还专题介绍了学校对非科技合作行动,凸显了浙师大在科研平台建设与国际化合作中的积极作为和突出成果。
大会特邀主旨报告
分会场阶段,大会设立了6个专题分会场共62个学术报告,聚焦“山地地表过程机理数字建模与分析”“山地环境与灾害遥感”“山地遥感立体观测、建模”“山地遥感反演与高分辨率产品研制”“数字信息服务与大数据挖掘”以及“山地智慧农业与农机”专题,开展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与会代表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山地资源管理、山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与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来自全国4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学术交流讨论热烈。
分会场报告
大会闭幕式由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灾害研究所赵伟研究员主持。赵伟研究员宣布了“优秀研究生报告”获奖名单。
优秀报告评选
国际数字地球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前秘书长刘勇卫研究员深情地回顾了过去十届全国数字山地研讨会的发展历程,对数字山地专委会提出了殷切期盼,希望全国数字山地研究同行们把数字山地学术研讨会办成品牌,在数字地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李爱农研究员代表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对会议承办方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和组委会表示感谢,并号召大家继续关注与支持数字山地专委会的发展,共同推进数字山地研究进步。闭幕式最后,李爱农主任宣布了下届会议举办地并进行了授旗。中山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天星教授代表下一届举办单位发表热情洋溢的发言。
本次会议是全国数字山地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盛会,不仅深化了学术界对数字山地理论与技术的前沿认知,也进一步推动了校地、校所与校校之间的协同创新。作为数字山地研究的重要交流平台,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对我国山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