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环学院刘国瑞教授在 ES&T Letters 发表 “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协同治理有效性成果
时间: 2025-11-14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地环学院刘国瑞教授团队在ES&T Letters发表“How will the Paris Agreement–aligned climate action reshape global emission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为题的论文。ES&T Letters为环境科学领域的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为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为8.8。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刘国瑞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排放与全球变暖是当前的两大环境挑战。为遏制变暖,《巴黎协定》确立了长期温控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 2 ℃以内,并努力限制在 1.5 之内。然而,《巴黎协定》锚定的气候行动在目标属性、监管范围与边界、政策工具、履约机制与评估框架方面与POPs管制存在差异。一个关键但尚未被系统探讨的问题是:气候行动将如何改变POPs 排放的工业结构、区域分布与健康风险?文章提出工业活动处于着两大环境议程的交汇点。一方面,工业是 POPs 的重要排放来源;另一方面,工业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与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在气候目标驱动下,工业生产将面临产量优化、原料替代与工艺革新,工业行业的低碳转型或许会改变全球POPs 排放现状,造成潜在人类健康风险。

图一气候行动下工业活动在 POPs  CO₂ 排放中的角色

研究团队也强调为构建“碳—毒性”协同治理框架并量化协同收益与潜在权衡,仍需继续开展深入研究。如:(1)针对重点行业展开实地研究,构建并持续更新结合“原料—工艺路径—减排措施”的 POPs 排放因子库,为环境管理与技术对标提供可操作的参数基础;(2)在气候情景中耦合“排放—大气行为—健康风险”模型,量化不同情景和发展策略下的“碳—毒性”协同收益,为筛选潜在发展路径与政策设计提供透明、定量依据。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lett.5c00900